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太不可思议了,是你!”

收到快递的时候发现是自己的老师帮我取的货。

近日,一位交大学生在朋友圈展示了自己的“奇妙”经历。

“怎么了?这几天我见过很多熟悉的老师”

“老师一直在我们身边,感动!”

“要体谅老师!”

……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自4月22日起

面对北京严峻复杂的疫情

根据北京市的统一部署安排

学校紧急动员

老师们纷纷响应。

近千名党员、干部、教师和志愿者。

头像“大白”、“小蓝”、“义工红”

克服困难

高质量的核酸采样、快递收集、家属区值班等服务。

校园内主要出入口、核酸检测点、快递服务站

到处都可以看到我们可敬可爱的

干部、教师和志愿者的身影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面对北京新一轮疫情,学校党委坚决落实上级部门的防控要求,迅速研究制定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提前部署校园办公楼网格化管理,以应对突发情况,最大限度保障校园师生学习生活的正常开展,努力实现筑牢疫情防线、关爱学生的目标。组织部和教工部已召集全校912名志愿者,其中处级干部126名。共有98人参与校园办公楼疫情防控工作,187人志愿做核酸检测,45人志愿做快递服务,20人志愿做出入口识别、核酸检测信息查验、出入口引导等志愿服务,3人志愿做学校家属区社区疫情。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这是我毕业前遇到的最温暖的一幕”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在快递服务站遇到导师帮你取快递是什么体验?“我真的很惊讶,也很感动。那一刻,我真的破了防!”作为一名即将离开交大的毕业生,电气学院研究生闫静怡提起自己在疫情期间经历的暖心一幕,感谢老师们给自己上了一堂暖心的课。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疫情期间,不少同学在朋友圈曝光了自己取快递和见老师的“奇妙”经历,纷纷大赞“太温暖了!”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5月20日,北京各高校严格管理封闭校园,明确指出要防范快递风险,筑牢物流防疫屏障。快递到学校要经历厮杀和站岗时间,而此时正是毕业季。学生对快递的需求很大,快递点前经常出现师生“排长队”的情况。为避免师生排长队等待投递,党委组织部迅速组织联系学校家属区及周边地区符合入学条件的党员干部到学校快递点参加志愿服务,并设立党员干部先锋岗。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主动请缨,投身快递志愿服务工作。45名党员干部快速进校园参与快递点志愿服务,完成快递服务1万余件。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作为为数不多的志愿送快递的女教师,建一学院党委书记秦思阳是“小蓝”的一员。她在南门小树林工作。这里的快递“吞吐量”很大,两台自助机前总是排着长队。“我们每天重复最多的话就是‘请保持好距离’,经常站两个小时,忙的连口水都喝不下。”“没有人会抱怨,每个人都觉得很骄傲。没有人关心自己的位置,一切完全服从组织的分配。无论在什么位置,都能发挥作用,帮助学生!”说到志愿服务,秦思阳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2003年学校抗击非典的经历,我一看到通知就报了名。”直属单位和机关党委副书记沈燕说。“我们的志愿者服务是一个三人团队,与后勤人员一起工作。一个人负责引导和维护秩序,一个人负责清点数量和取件,另一个人负责快递包裹查杀。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收1100多件快递。”“其实,这个工作也是脑力劳动。比如,东南门服务点从事运输、物流、数学等专业的党员干部上岗后,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物流工作人员一起调整快递岗位,优化取件流程。有的老师还画了快递接机标志,减少了师生接机时的反复接触和等待时间。”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炎炎夏日,30多度的高温下,汗水湿透了党员干部志愿者的衣服。因为长时间戴防护手套,“小蓝”的手都皱了。“刚拿完快递几分钟我们就已经汗流浃背了,更何况老师们全副武装在烈日下跑前跑后”。很多来取包的同学看到老师们浑身湿透,还在忙碌。有的同学主动给老师买“冰水”,有的同学则利用忙碌的间隙,和老师远远地拉起了日常。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进驻校园参与志愿服务的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快递点志愿服务,也积极参与学校疫情防控的其他工作和单位的日常业务工作。很多一线老师参加志愿服务,同时也忙着答辩等事情。参加志愿服务的党员干部无一例外地表示,保障师生健康安全,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战争,不一定要我做出成绩,但一定要做出成绩。完成这一轮志愿服务后,我会一直听从组织的号召,坚决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给同学讲学校的防疫政策,提醒他们按照学校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不断安慰他们。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疫情总会过去的。”秦思阳说。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防疫下双向冲,我们都在!”

在封闭式校园管理期间,对教师、学生和员工进行核酸检测是最正常的工作之一。目前疫情凶猛,发展迅速。学校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成立教师志愿服务队作为关键环节,打好极端情况下的战备之战。两天时间,127名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的青年党员教师集结,组成了我校党员教师应急志愿服务队。27人中,处级干部1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8人。在医院的指导下,由党员和教师组成的应急服务队完成了专业的应急处理培训,然后投入到防疫的实际工作中。

志愿填报时,潘是第一个报名的,担任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有人问他,“极端情况下,学院党委副书记需要承担大量的学生工作。你能参加服务吗?”他说:“可以,我可以协调”。第一天学校停课的时候,知道学校志愿者少,潘动员所有的学院居民都加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大大解决了应急志愿者短缺的困难。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接到教师工作部招聘疫情防控应急教师的通知的那个晚上,我逐一联系了所有住校的教职工,他们一致回复了‘我可以’和‘我很荣幸’这几个字。我真的被这些回应感动了,”潘钟弦说。最终,9位老师作为“大白”志愿者,参与天佑、学苑公寓的核酸检测扫码工作27次。“这些老师参加志愿服务后,很多都特意说下次给我安排。”有些教员连续做了四次、五次甚至六次志愿者。

在他的工作群里,每天都有教师志愿服务的照片曝光,引来不断的好评。“‘同心战疫’的正能量总会传染给他们,”潘说。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5月19日,北京疫情更加严峻,学校采取了严格的封闭管理。原来127名志愿者中只有6人住在学校,无法承担学校的核酸日常检查工作。这时,20多名住校、已经承担防控任务的青年教师第一时间站出来,主动承担特殊时期核酸检测任务。烈日炎炎,青年志愿者们穿着防护服一整天,浑身是汗,浑身湿透了。10天内,几乎每个人都轮番2-3次。虽然他们自己在校园里的工作和高强度的志愿服务让人有些不知所措,但他们的朋友圈里充满了抗击疫情的正能量和信心。这群年轻人有学生辅导员、政府行政人员、青年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3、4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2+2”学生辅导员成为最年轻的教师志愿者群体。在特殊时期,他们也成为学校志愿者的主力军,用行动积极传播温暖和正能量,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让学生安心、放心、有信心。物理学院的朱旭就是其中之一。

“我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是新鲜和令人兴奋的。慢慢工作让我更加感受到一线防疫的不易和责任。核酸混合检测的重复扫码看似枯燥单调,却容不得半点差错。被抽样的人有责任耐心仔细地重复一遍。校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是志愿者,这是他们的日常工作。在我看来,他们所做的是在拯救世界。医务工作者不辞辛劳,被抽样人员积极配合。这次防疫下的双向奔袭,让我们更有信心打赢这场仗。”朱旭说。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老师同学们,请保持前后间隔,有序排队,打开手机检测二维码,我扫码后等待核酸检测!”这是外宣办工作人员李浩重复了上万遍的话。作为一名年轻的学校老师,李浩义无反顾地成为了防疫志愿者小组的一员。

“做这项工作主要是要细心和耐心,因为只要有一个信息错误,整个数据就很容易混乱。再加上有时候会出现一些bug,一定要非常仔细的检查确认。有时候,时间长了,觉得自己的眼睛都浪费了”。

“当我穿上白色的衣服,保护我想要保护的东西时,我感到非常兴奋。我觉得自己像个军人。”提起第一次穿防护服的感受,李浩不禁激动起来。“以前在报纸或网站上看到‘党员身份突出,关键时候被推出来’。现在真的觉得这些不是口号,而是人们真正在做的事情。”“我们身边有校医院、后勤等单位的老师。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守护着这个校园。我很高兴能和他们并肩作战。我想说的是,守护交大,我们都在这里!”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作为一名长期住校的辅导员,环境学院教师尹健报名参加了教师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负责主校区和学院公寓的一些核酸检测和扫码工作。

谈及刚开始做志愿者时的场景,“第一次穿上防护服,一开始觉得很新鲜,好像自己成了一名医务工作者,心里有一种荣耀和自豪。然而,几分钟过去了,只剩下闷热,厚厚的口罩和面具。声音甚至听起来很模糊,风扇的风也吹不过来,打了一架从头到脚全是汗。”。在教师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尹健主要协助扫码。工作过程重复单调,偶尔手机卡顿,扫描失败。尹健和他的志愿者同事开玩笑说,“现在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高速度、高精度的代码扫描。”好在老师和同学都很理解我们,总是耐心等待,还会对我们说‘辛苦了’,给我们带来一丝夏日的凉意。每一份努力都是我们最大的褒奖。"

回忆起教师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除了辛苦,更让尹健印象深刻的是服务师生的满足感,与其他志愿者并肩战斗的成就感,以及得到一轮又一轮全员安危消息的快乐。这次疫情是对所有中国人的考验。作为一名青年党员,能够身处防控一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为青少年贡献一份力量,我感到非常荣幸。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除了“大白”和“小蓝”

还有一群穿着红色志愿者制服的教师志愿者。

承担了协助家属区值班的任务。

他们大多是各学院的教授和教学岗位的老师。

一方面要承担学生上课和答辩的教学任务。

而利用空业余时间参与志愿服务。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请出示您的一卡通或身份证!”来自电气学院的副教授聂晓波负责看守家属区的机动车东门。“考虑到有些老师年纪比较大,我们一般都会给老师提供座位,但聂老师从来不坐,而是和我们一起,烈日下,一站就是两个小时。”物流园区物业老师李建伟说。

每次到达值班岗位后,聂小波都会了解当天的工作要求。“站岗执勤看似简单,其实是个复杂的任务。有需要去医院接老人就医的非医院人员,接生人员,核酸采样人员…这些人员按要求登记。如果人流量大,需要登记的人多,就需要很多人去查登记。”此外,“对防疫政策不了解或者忘记带证件的人,也需要友好耐心地相互沟通,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这次执勤也让我意识到安保工作的不易。作为志愿者,我们每天只需要值班2个小时,而作为安保人员,我们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12点多在机动车道门口看到了接班的保安,下午还会在家属区的人行出入口再遇到他。上午和自己一起值班的大哥,下午还在值班。与他们相比,我们只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党员和老师毫不犹豫地被“感染”。

守卫学生,守卫交通大学。

他们总是在那里。

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编辑|吴佳怡

本文标题:感恩老师的画(感恩老师的画画作品)

本文地址:https://www.xbwxq.com/a/11812.html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