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方法(隧道施工方法有哪几种)

一、隧道工程的特点

1.整个工程埋在地下,因此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隧道施工的成败起着重要甚至决定性的作用;2.公路隧道是平面建筑;3.地下施工环境差;4.工地一般位于偏僻的深山峡谷中;5.公路隧道埋在地下,一旦建成,很难更改;6.施工可以不受或很少受昼夜变化的影响。

二、隧道工程的难点

NATM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少扰动、早支护、勤量测、严密的隧道施工方案。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下:1 .项目的重要性一般通过项目的规模、使用的特殊要求和工期的紧迫程度来体现;2.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3.施工技术条件和机械设备条件;4.施工期间的电力和原材料供应;5.项目投资运营后的社会效益和商业效益;6.施工安全状况;7.对污染和地面沉降等环境方面的要求和限制。新奥法隧道施工法:以控制爆破为开挖方法,以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检测控制围岩变形,动态修改设计参数,改变施工方法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三。隧道施工方法:1。山岭隧道施工方法(采矿法(传统采矿法、NATM法)、掘进机法)2。浅埋隧道施工方法(明挖法、地下连续墙法、盖挖法、浅埋暗挖法、盾构法)3。水下隧道施工方法(沉管法、盾构法)。全断面法适用于质量较完整的ⅳ-ⅵ类岩石。工作空房间大,便于组织大规模机械化施工。因此,施工进度高、施工环境好的台阶法可分为长台阶法(适用于ⅰ-ⅲ类围岩、速度快)、短台阶法(特点:对ⅱ-ⅴ类围岩可缩短支护结构合拢时间)和超短台阶法(特点: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适用于膨胀性围岩和土质围岩)各步骤。

1.下班段开挖应在下班段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进行,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保证初期支护系统的稳定;采用单侧或双侧交错落底,避免上部初期支护两侧同时悬挂空;再比如,根据围岩情况,严格控制坠底长度,一般1-3米,不超过6米。

2、下部边墙开挖后必须立即喷射混凝土,并按规定做好初期支护。

3.测量工作必须及时观测拱顶、拱脚和中心边墙的位移值。发现速度增加时,应立即闭底(背),或缩短进尺,加强支护,划分约束。

分部开挖法可分为三种变型方案:分步分部开挖法、单侧墙导坑法和双侧墙导坑法。台阶开挖法的特点:1。由于核心土支撑工作面,增加了围岩的稳定性,所以上台阶可以延长,从而减少对下台阶的干扰;2.施工速度慢,很多块不利于通风。适用于土质松软、易坍塌的软弱围岩的小型施工机具条件。单侧壁导坑法的特点:大跨度段分成小跨度,便于施工。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下沉难以控制的松软围岩。双侧壁导坑法的特点是:跨度变化小,稳定性增加,断面分块多,扰动大。每块开挖后立即封闭,因此适用于施工中期:当隧道跨度较大,对地表沉降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时,常用的开挖方法有:钻孔爆破开挖、掘进机开挖、人工开挖。上导洞和下导洞在墙法之前形成拱形;

优点:有拱圈保护,两个导坑,通风、排水、运输条件好,安全。

缺点:两个导坑增加成本,侧墙需要开挖马嘴,干扰大,速度慢。

对于特殊地质地段的隧道施工,指导原则是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稳进度。硬岩和亚硬岩隧道的钻具:风钻和液压钻。膨胀土围岩的基本特征:1。膨胀土围岩大多具有原地层的超固结特性,使土体具有较高的初始应力;2.膨胀土中存在各种各样的裂隙,形成土的多裂隙;3.膨胀土围岩因吸水而膨胀,因失水而收缩,胀缩效应是土体中干湿循环产生的。膨胀土围岩对隧道施工的危害:1。围岩中的裂缝;2.隧道下沉;3.围岩膨胀坍塌;4、底部膨胀5、膨胀土围岩隧道衬砌变形与破坏。

四。施工要点

1、加强围岩压力和流变的调查和测量;2.合理选择施工方法;3.防止围岩湿度变化;4.围岩的合理支护。岩溶地区隧道溶洞处理一般有死、活、干、湿、大、小几种常见方法。滑坡的原因主要有四个:1。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差;2.不同的隧道设计考虑因素;3.施工方法和措施不当;4.防止因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而坍塌的施工措施:先排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勘测。

五、隧道塌方处理措施

1.如遇隧道塌方,应及时处理,并详细观察塌方范围。塌陷的形态、地质构造,查明塌陷释放的原因和地下水活动情况;2.处理滑坡时,应先加固未腐败段,防止进一步发展;3.在处理滑坡的同时,应加强防排水工作;4.应根据塌方溶洞的大小和地质条件,对塌方段进行衬砌加固;5.新奥梁在隧道条件或有条件的隧道施工时,应增加测点,增加测量频率。根据测量频率和测量信息,及时研究对策。对于浅埋隧道,当隧道穿越松散地层时,应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一般可采用先护后挖、密闭支护、边挖边封闭的施工原则。必要时可采用超前注浆等措施改善地层,控制地下水。主要施工方法有:超前支护(超前锚杆或超前小钢管和超前管棚法);超前小导管注浆;控制降水和阻水沙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调查,制定方案;因地制宜,综合治水;先支后掘,加强支护;岩爆在隧道衬砌和尽快封闭中的特征如下:1 .岩爆发生前无明显征兆;2.岩爆时,岩块从洞壁周围的岩石基体中喷出,运动为不规则的薄片状,厚度中等,边缘薄。大部分积木都是长宽几平方厘米的薄片,有的长宽都是几十平方厘米;3.岩爆释放的位置大多在新开挖的工作面内及其附近,也有一些远离新开挖的工作面。

预防冲击地压的措施主要有两种:一是加固围岩,二是削弱围岩的瓦斯涌出类型:渗流、涌水、突出。预防排放量最大的瓦斯事故的第一项措施是:1。隧道通过瓦斯溢出地段时,应事先确定瓦斯检测方法,制定瓦斯稀释措施、防爆措施和应急时机措施。2.隧道穿越瓦斯区域的施工方法,宜采用全断面开挖。由于其工艺简单,占地面积大,通风良好,随掘随砌,能迅速缩短煤层瓦斯释放时间,减少围岩暴露面,有利于瓦斯抽排。3.加强通风是防止瓦斯爆炸最有效的方法;4.孔内允许的气体浓度空 gas应控制在规定范围以下;5.掘进工作面风流中和电动机附近20m范围内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工、停机、撤离人员、切断电源并进行处理;6、瓦斯隧道必须加强通风,防止瓦斯积聚;7、如掘进进入煤层,瓦斯涌出量较大,采用一般通风手段难以稀释到安全标准时,可采用超前周边全封闭预注浆;8.有防爆措施的光面爆破是指爆破后断面轮廓整齐,超挖欠挖符合规定要求。其主要标准是:开挖剖面规整,岩面平整;岩石表面保留了50%以上的孔痕,没有明显的爆破裂缝。

爆破后墙上无危岩。影响爆破的因素如下:1 .岩石介质爆破特性对爆破效果的影响:2.爆破参数和工艺对爆破效果的影响:3.自由表面的大小和数量;4.最小抵抗线和孔密度系数对爆破的影响。

六、洞口段的施工方法

断面:指隧道开挖可能对隧道表面造成不利影响的隧道范围。该隧道段的特点是:线路被覆盖,地质条件差,地表水聚集,施工难度大。隧道洞口施工段注意事项:1。一是清理隧道洞口上方和侧面可能坍塌的表土和山坡石块;2、避开雨雾天气施工;3.不得采用深孔爆破成集中装药爆破开挖。

边坡掘进法:1。全断面隧道法,适用于ⅰ类或ⅱ类围岩初始10-20m断面的开挖。采用爆破2和台阶掘进法,ⅲ-ⅳ类围岩爆破进尺1.5-2.5m,必要时安装钢拱架2进行系统锚喷支护,ⅴ-ⅵ类围岩需格外小心。进尺应控制在不爆破,用反铲挖土机等机械开挖。支撑采用管幕钢屋架,应采用整体钢筋混凝土衬砌明洞法:在明洞的保护下,安全性会增加,成本也会增加。基岩入口法(圆形开挖核心土挡土法、边墙导坑法、下导坑法)。

本文标题:隧道施工方法(隧道施工方法有哪几种)

本文地址:https://www.xbwxq.com/a/15950.html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