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匡宇,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天,我们邀请您和我们的药师一起学习糖尿病用药常识,从而科学地认识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二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小于30岁。患者常出现“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消瘦”的症状,血清中胰岛自身抗体常见。
大多数二型糖尿病患者会在40岁以后发病,体重可能超重甚至肥胖。大多数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减少。
目前,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其中二型糖尿病超过90%。
哪些人容易患糖尿病?有糖尿病家族史、长期高热量饮食、肥胖、缺乏运动、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的人都容易患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有哪些?血管病变,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容易引起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倍。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容易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是一种严重且昂贵的慢性并发症,严重时可导致截肢和死亡。
如何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应坚持长期综合治疗。因此,患者需要驾驶“三驾马车”,与血糖和谐相处。
1.糖尿病教育
教育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规律,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2.膳食控制
控制一餐总热量,合理均匀分配各种营养,量化主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吃拳头大小的米饭。搭配粗细,增加五谷杂粮杂豆。
3.体育管理
建议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久坐时,应每30分钟运动一次。为了避免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过大,应在饭后进行体育锻炼。
4.合理用药
1型糖尿病需要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二型糖尿病需要采取口服降糖药时,运动饮食控制不佳。如果血糖控制仍然不佳或病情恶化,需要用胰岛素制剂治疗。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①二甲双胍双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建议在饭中或饭后服药或从小剂量开始。
②磺脲类药物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提高体内胰岛素水平。它们适用于具有一定数量胰岛B细胞(30%以上)的二型糖尿病。如果使用不当,它们会导致低血糖。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③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应在第一口食物后服用。饮食中应该有一定量的糖。如阿卡波糖。
④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尤其适用于胰岛素抵抗明显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和水肿,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⑤ SGLT2抑制剂,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降低血糖,还具有降血压、减肥、降尿酸、减少蛋白尿的作用,如达帕利嗪、卡维地洛。
⑥ DPP-4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口服降糖药,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和体重增加,服用时间不受进餐时间影响。常用药物如西他列汀和利格列汀等。
注射制剂
①胰岛素及其类似物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有口服药物禁忌症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副作用是低血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进行血糖监测。
②新型降糖注射液GLP-1制剂,单用时低血糖风险低,具有减肥、降血压、改善血脂的作用。它已被列为二甲双胍之后的双向治疗方案之一。例如利拉鲁肽和艾塞那肽。
5.疾病监测
定期随访,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定期筛查并发症、眼底检查、神经病变和足部检查等。
中国二型糖尿病综合治理目标
糖尿病可以预防吗?目前还没有具体有效的方法预防糖尿病,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可以控制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实现糖尿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延缓糖尿病病程和并发症的进展,降低死亡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师提醒,糖尿病早期往往没有任何症状,不知不觉间影响到身体其他器官,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建议45岁以上人群或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如果空腹部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或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偶见视物模糊、皮肤刺痛、异常触觉、踩棉感等疑似糖尿病症状。,应该及时咨询医生。
美好的生活来自健康的身体。要管住嘴,迈开腿,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不做“小糖人”。
评审专家: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药师费霞
以上作品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原创作品。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药盾公益】PSM药盾公益(微信官方账号:PSMChina),由中国非处方药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共同发起成立的公益组织,汇聚资源,汇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本文标题:糖尿病日(糖尿病日是哪天)
本文地址:https://www.xbwxq.com/a/16894.html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