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每次提到辛弃疾,心里都有一种自豪感。在几千年的文坛上,能“马上任命一个干部”的文人不多,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带领50多人进入数万敌营,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人到中年,再读辛弃疾,满是苦恼。你曾经站得越高,你跌倒的时候就越痛苦。辛弃疾一生都在想着上战场,只是年轻的时候才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从此,那些本该握剑的手,只能拿起笔,抒发心中的万千哀思。
晚年的辛弃疾令人痛心。他和陆游一样,至死都放不下雄心壮志,却长期得不到重用。65岁那年,朝廷终于打算北伐了,他终于得到了一个机会,被任命为镇江知府,这是一个重要的河防之地。可是县令越来越担心,他的很多建议都没有被采纳,这让他百感交集。第二年,他登上镇江顾北馆,写下了这篇历史性的杰作:
长恨歌京口顾北馆怀旧
古往今来,英雄永远找不到孙仲谋。当年的舞池还在,但英雄们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去。夕阳照在长满草树的草原上,人们说这里曾是刘裕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率领北伐,收复失地多么有力啊!然而,刘王一龙的儿子刘莉一龙大获成功,火速北伐,却反而让北魏皇帝武拓跋道南飞,退回长江北岸,遭受对手的沉重打击。我回南方四十三年了,还记得扬州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回头看,河狸庙下,有乌鸦社鼓。谁问:廉颇够年龄吃饭了吗?
这是辛弃疾封神的作品之一。明代大学者杨慎认为,这是辛弃疾写得最好的一首词。宋、明、清以及许多现代学者都推崇它。所有的词都是千古名句,现在已经选入高中课本,要求全文背诵。
尚缺这个词,在一开始就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而且大有响彻古今之势。然而,在这种气氛中,却有一丝悲哀。千古山河不变,却不见孙权的身影。句子很高,比如劈砍空。可见辛弃疾登上高亭时,感慨万千。
接下来,作词人写下他从高楼往下看时看到的风景。这部分是现实和虚构的结合。曾经的舞亭歌台,连同那些牛人,都死在风雨中。现在,在顾北亭下,你只能看到夕阳下的伤心草,在普通的巷子里,别人说那是奴隶刘裕住过的地方。要知道,这可是他吞云吐雾千里,指挥金戈的地方。在这部分描写中,诗人通过今昔对比,使今景充满沧桑。
在单词下面,先用回忆句。贾皇帝大意,以仓皇出逃告终。四十三年前,烽火弥漫扬州路,指日可待。乌鸦和社交鼓声让人无法忍受。写到这里,作词人最后感叹了一句:谁会问,廉颇老了,还能健健康康吃东西吗?
辛弃疾自称廉颇。他像廉颇一样表达自己,虽老不改。但也有悲伤在里面。没有人问廉颇是否仍然健康。其实就是说朝廷无视自己,拒绝真正重用自己。至此,整个字都写好了,从气势磅礴的开头句,到令人心疼的结尾句。每一句都充满了辛弃疾的爱恨情仇。他爱这片土地,恨南宋的衰落,恨朝廷的失望。
看这个词,之所以会被后人誉为佳作,除了遣词造句的精准,意境的崇高,更重要的是它的每一个字都发自内心。在这首词里,我们仿佛可以想象出66岁的辛弃疾在镇江名亭里孤独的背影,充满忧伤的眼神和不甘的表情。很多人说,就是因为朝廷没有重用他,词界才有大师,不然他也没有时间写六百多首诗。或许,这就是诗人的不幸,词界的幸事!
本文标题:饭否是什么(饭否是什么意思)
本文地址:https://www.xbwxq.com/a/18489.html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