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奥匈帝国有很大关系。
如果奥匈帝国王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不去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如果参加军事演习后迅速离开,而不是在萨拉热窝炫耀;如果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妻子被枪杀,奥匈帝国保持了一点克制,而不是贸然对塞尔维亚宣战……一战就不会爆发得这么突然。
奥匈帝国是谁?为什么这么横?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逐一回答。
奥匈帝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962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当时奥匈帝国是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一个国家。从13世纪到15世纪,奥匈帝国开始崛起,不断吞并小国。到19世纪,由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的奥匈帝国已经成为欧洲超级大国。
就国土面积而言,奥匈帝国幅员辽阔,在欧洲仅次于俄罗斯。
从人口来看,奥匈帝国有5000多万人,仅次于俄罗斯和德国,居欧洲第三。
此外,奥匈帝国的钢铁军火工业在欧洲排名第四,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在欧洲排名第一。农产品品种丰富,居欧洲之首。工农业资源储量居欧洲第四。1913年,奥匈帝国的工业产值占世界的4.4%。当时世界七大强国的工业产值分别是美国35.8%,德国15.7%,英国13.6%,法国6.1%,俄罗斯8.2%,意大利2.4%,日本2.0%。奥匈帝国排名世界第六,欧洲第五..
所以奥匈帝国在欧洲也属于横着走的角色。难怪在萨拉热窝如此嚣张,无人能挡。
对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奥匈帝国跟着英美法等国组成的远征军,派出了几百人。
一战中,奥匈帝国主要对俄作战。在加利西亚战役中,奥匈帝国在战争的前三周表现不错,但当战斗进入消耗阶段,俄罗斯有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而奥匈帝国实力较弱。最终奥匈帝国被俄国推翻。
奥匈帝国面临的另一个对手是意大利。意大利原本是德国、奥匈帝国和三国同盟的一员,意大利,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叛变”协约国,在奥匈帝国背后插了一刀。
奥匈帝国痛恨意大利,在边境与意大利军队激烈交战。奥匈帝国虽然打不过俄国,但是可以抵挡意大利。在戈里齐亚前线,300万意军在伊森佐河上发起了12次战役,但没有一次能够攻破奥匈帝国的防线,奥匈帝国在整条防线上部署的兵力不足100万人。
1917年,奥匈帝国在意大利伊森佐河上的12次攻势全部结束后发起反攻,毫无反手之力击败了意大利。如果奥匈帝国没有足够的重炮和太少的军队,它本可以全力入侵意大利,迫使意大利签署投降协议。一战的进程可能会因此而改变。
总之,由于德军在西线的溃败,到1918年,协约国战败已成定局。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不得不宣布投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也迎来了解体的命运。随后几年,奥匈帝国分崩离析,分裂成10个国家: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盟国承认这些新国家,并利用一系列条约来保证新边界的合法性。
存在了一千多年的奥匈帝国已经消失了。
本文标题:奥匈帝国(奥匈帝国解体几个国家)
本文地址:https://www.xbwxq.com/a/18939.html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