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提高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今年以来,多地新兴产业投资持续升温,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新一批项目建设启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多个省(区、市)明确了新兴产业年度建设计划,将新兴产业作为激发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关键举措,紧盯项目落地,进一步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行业发展有其原理和规律。新兴产业既依赖于供给侧的深度合作,也依赖于需求侧的有效反馈,具有明显的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特征。因此,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我们既要热情,也要理性。不仅要有思路,还要有方法。尊重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着力培养更多创新人才,才能更好地促进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市场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激发企业投资意愿,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是培育不断成长和成熟的新兴产业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一批“专精创新”的中小企业。政府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时,应该少一些“市长”的威严,多一些“市场”的灵活,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让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目前,多地已迅速行动,推出“真金白银”的扶持措施,支持新兴产业投资建设。下一步,要不断优化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真正让市场主体实现“重仓布局,轻装上阵”。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工具的创新。新兴产业要么是从“0”到“1”,要么是从“1”到“n”。两者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意味着有风险,有风险就需要完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金融工具是分散和补偿风险的主要手段。发展新兴产业,要利用好金融市场,促进产业政策、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的良性互动。要加大对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推动我国产业发展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要强化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作用。人才是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纵观历史,一个科技人才的创新,可能催生一个新的产业。中国人力资源丰富,拥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这是我们发展新兴产业的信心所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优秀拔尖人才还比较少,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因此,要重视教育和人才引进,加快多层次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新兴产业发展可圈可点。但是一个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积累。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有耐心,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下大力气补链条,有针对性地固定链条,顺势延伸链条,让新兴产业真正“繁荣起来”,为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中国经济网专栏作家乔瑞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和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通知。
本文标题: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有哪些 中国)
本文地址:https://www.xbwxq.com/a/19093.html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