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地道战,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地下隧道与敌人作战。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发生了大规模的坑道斗争,特别是在冀中地区。在没有危险的平原上,在极其残酷的环境中,广泛开展坑道斗争,起到了“藏敌、守边区、保存力量、打击敌人”的作用。

“地道好,地道秒,打到敌人钻地道;明争暗斗,消灭敌人最可靠;鬼子怒目而视,抗日军民哈哈大笑……”

这是一首当年在冀中流传的关于“地道战”的歌谣。抗日战争时期,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府和人民在长期的、反复的、复杂的、残酷的对敌斗争中,在战胜敌人的战略、手段和方法上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造,如:水雷战、伏击战、突击战、破浪战、点周围碉堡、村内迂回进攻等。

一,隧道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隧道的出现有客观必然性,这是由冀中抗日根据地的特点决定的。

冀中位于北宁铁路平金段南部,平汉铁路以东,津浦铁路以西,滏阳河以北。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包括50个县,人口约1000万。除了白洋淀是个湖洼,境内其他地方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抗日战争时期的铁路线

民国时期,华北军阀连年征战,土匪横行。为了防止冀中士兵的抢掠和土匪行为,许多家庭修建了双层围墙,挖了地床和地窖,甚至一些地主和乡绅还修建了储存粮食的地下室。

没有山林等自然屏障可以依托,在平原上开展对敌游击战,这就要求冀中抗日军民采取适应平原特点的战略战术,寻求新的作战方式。

冀中抗日根据地建立初期,军区领导考虑到冀中平原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敌机械化部队进行机动作战,除青纱时期外,提出了拆墙破路改造平原地形的建议。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河北军民改造平原地形

1940年后,面对敌人频繁的“蚕食”和“扫荡”,我们当地的抗日干部和群众无法逃脱。因此,冀中军区创造性地将“改造平原地形”的指导思想运用到地面,产生了坑道、地道战。

二、隧道的产生和发展

为了保护根据地人民的财富和生命安全,粉碎敌人的“三光”政策,1942年3月20日,冀中行署、冀中军区、冀中军委发出了冀中地区隧道斗争的指示,对隧道建设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2年3月,七区定县北聚友村妇女积极挖地道。

在一般隧道结构中,空 room的高度和宽度应在一米以上,干线应更高更宽,隧道顶部应在地下两三米左右拱起,隧道道口应设置在盲区,并应进行伪装。应在适当的间隔设置通气孔,以保证空 air的畅通,并在转角处设置路标,提供油灯或蜡烛照明。利用寨内外之物,设置暗堡、射击洞、了望洞、拉雷洞,观察或打击敌人;增加防水、防毒、防火、防破坏、防封锁装备,在实现“三通”的基础上,组织上下、左右、明暗火力交叉,形成既有纵深又有立体作战火力的体系,最终实现以坑道为基础的对敌作战,“坑道斗争、爆炸运动、游击战”三位一体。

三、冀中抗战正宗斗争专辑

01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游击队进行地道战

02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4年,地面工程与隧道连接

03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八路军战士在隧道里准备进攻

04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房屋与隧道相连

05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民兵从地道转入地面工事伏击敌人。

06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1年,八路军在冀中,依靠坑道工事向敌人射击。

07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游击队在隧道路口

08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高层建筑工程配合隧道。

09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日本人扫荡了隧道入口留下的弹孔。

10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普通民房搭建的战斗工事,下面是地下通道。

11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隧道顶的高楼设防。

12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游击队从隧道转向屋顶作战。

13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爬檐走壁。

14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4年,在河北任丘新中驿镇裴李村,杜伦经历了地道战。

15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一位来自河北中部的妇女在隧道口外纺纱。

16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在年画之后,有了隧道入口。

17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河北省中部的妇女带着鞋底的莉娜在隧道里

18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隐藏的隧道入口

19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冀中人民给藏在地道里的八路军伤员送水送饭。

20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伤员被运送到隧道里。

21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在坑道诊所换药的八路军伤员

22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2年,定县区区长王清媛在四堤村坑道准备战斗。

23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冀中七师定南县抗日干部在坑道里一边吃饭,一边研究对敌工作。

24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镇守隧道道口的定仙寺底村民战士李庆栓。

25

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943年,7名抗敌区干部被安排在坑道里。

结语:冀中军民通过实施地道战、地雷战、村战战术,不仅解决了打、守、藏的问题,而且依靠这一纵横交错的“地下长城”,有效地打击了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 #保定头条#

本文标题:冀中的地道战(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本文地址:https://www.xbwxq.com/a/19434.html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377183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