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对春秋时期能力最强、实力最强、对历史发展贡献最大的五位君主的称谓。
春秋时期,礼仪崩溃,周王王室衰落,无法有效控制诸侯国。于是,诸侯国之间就出现了持续数百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兼并战。这一时期,在诸侯国中能够抓住牛耳、有号召力的人,都会被视为霸主。
但“春秋五霸”究竟指的是五个国家的哪五位君主,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历史上关于“春秋五霸”到底是谁,至少有七种不同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难以令人信服之处。
这七种说法是: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研究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慈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勾践、越王——论四子的道德观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和阖闾——“白虎关一号”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诸侯王表》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阖闾、吴王、勾践、越王——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道公——《碧崎亭集》
在这些说法中,有两位君主基本被一致认可,他们一定是“春秋五霸”的成员:分别是齐桓公和晋文公。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对“霸王”称号的定义来源于齐桓公一生的功绩。历史学家普遍认为,一个可以称之为霸王的君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敬王,即敬周王,或者帮助周王解燃眉之急;第二,抗击蛮夷,帮助中原诸侯国抵御来自四夷的入侵。第三,举行结盟,被周王册封或被诸侯拥戴为霸王。
晋文公的霸权主义路线和齐桓公的基本相同。联合秦、齐攻曹守,救宋奉郑,平定周室之乱,受到周王赏赐。打败被称为南蛮的楚国南方势力后,晋文公邀请周襄王,召集齐、宋等国举行练土联盟,被周王册封为太守。
在春秋时期,另外两位成功的君主,秦穆公和楚庄王,在“五霸”评选中获得了很高的票数。
这两位君主因武功高明而被列为霸主。秦穆公时期,秦国向西扩张疆域,灭了容氏建立的十几个国家,开疆拓土一千多里。所以周襄王任命他为西诸侯,所以他称霸西戎。而楚庄王则是楚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他不仅打败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晋国,报了祖宗之仇,还问鼎中原,“中国政治一瞥”。楚国的触角已经伸到了周天子的脚下,中原大部分国家都臣服于楚国。
然而,在传统的历史观念中,秦楚属于\ “四夷\ “国家。秦国有很强的西戎血统,而楚国一直被称为南蛮。都是春秋时期被代表所谓中华文明的主流中原诸侯国看不起的国家。因此,在一些史料中,对秦穆公和楚庄王的统治地位存在一定的怀疑。
而剩下的那些小霸王,每一种说法,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辞赋》中的是郑历史上成就最高的君主。他曾经一箭射中周王,两次击败周王组织的联军。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君主,但郑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他打败的基本上都是郭、魏、蔡、陈、鲁这样的小国,也没有和春秋时期的齐晋楚秦四大强国交好。
《四子论德》、《白虎传》、《汉书注》所认可的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确实对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中原地区的传统政治格局产生了短期影响。吴国几乎灭掉了楚国,打败了齐国,但一般学者认为吴国的霸权只是区域性的,无法与、所缔造的霸权相抗衡。至于越国,除了攻打和消灭吴国之外,在与中原大国的战争中,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胜利。《淮南子》认为,越国的霸权和吴国一样,只是一个小国。但伏差胜五湖,南霸天下,江顶十二诸侯皆引九夷入朝。越南最多只能称霸江淮地区,称不上世界霸主。
“阪崎亭集”的观点则大相径庭。作者全认为,在春秋时期,实际上还没有那么多国家占据统治地位或被称为霸主。真正建立起长期稳定霸权的诸侯国只有晋国。所以金霸百年有所作为的君主都是霸主。于是就有了四晋一起的五霸组合。
目前学术界比较赞同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列为《史记》研究中的五霸的说法。虽然没有拼命,但他尊重周王,帮助齐国平定内乱,并建立了联盟。一些国家愿意尊宋襄公为霸主。
这也是我对“春秋五霸”的首选看法。
本文标题:春秋五霸(春秋五霸之首)
本文地址:https://www.xbwxq.com/a/21957.html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