垩(垩怎么读)

产量大、耐盐碱、颜值高、口感好……这里的水稻新材料、新品种引领着国内水稻种业的创新潮流。

南繁“非常大米”

海南日报记者黄

人间四月天,风吹稻浪,稻香十里。海南南繁试验田迎来实验水稻的收获季节。

中国是大米生产大国,2020年大米产量将达到2.12亿吨,占全球的30%,居世界第一。一粒小小的大米背后,是一代代人对“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创新和探索,从吃饱饭到兼顾吃好吃健康,甚至进一步挖掘大米的经济价值…在海南这片南方沃土上,育种家们年复一年地开展种业自主创新研究,一批又一批水稻新材料、新品种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垩(垩怎么读)

点击H5产品,神奇大米。

吃饱了增加粒重,增加粒数,研发双季稻…不断提高水稻亩产量。

“盐水”里的米饭是什么样的?请跟随海南日报记者一探究竟。

在位于三亚市崖州区大担村的国家耐盐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三亚总部科研基地试验田,这里的土壤微咸,盐分浓度为0.3%和0.6%。0.3%的盐度和很多滩涂差不多。

这里种植的耐盐碱水稻已经成熟,稻杆被饱满的谷穗压弯。与常规水稻相比,它们长得更短,每穗粒数相对较少。但蒸出来的米饭没有咸味,反而香气浓郁,紧实有嚼劲。

“在田间,朝优1号和三友1号生长。2020年,基地超优1号水稻平均亩产508.4公斤,高产墒情达到547.5公斤。今年,这两个品种的实验目标是在0.3%的盐度下冲击亩产600公斤。”国家耐盐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负责人艾志勇说。

垩(垩怎么读)

研究人员将手中的大粒大米与常规大米进行比较。海南日报记者吴伟摄

耐盐水稻的种植有什么特别之处?先说这个品种的水稻祖先。自1970年以来,中国育种专家一直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不断培育耐盐和耐碱水稻。1986年,科学家陈日升在广东省湛江市海边的芦苇中发现了一种野生海水稻。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陈日升培育出耐盐水稻品种“海稻86”。2014年,袁隆平团队参与了海稻86的改良。现在耐盐水稻在生长季节和稻穗外观上与普通水稻差别不大。

为什么科学家需要花费几十年的心血对耐盐水稻进行科学研究?

“中国约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2亿到3亿亩有改良成农田的潜力。试验田里耐盐性突出的品种,最终需要通过品种审定,才能成为农民可以种植的新品种。”艾志勇说。

2020年,袁隆平团队在全国十个地方启动万亩耐盐水稻种植示范。2021年1月,团队宣布签约全国600万亩盐碱地改造工程。今年将启动耐盐碱水稻产业化推广和商业化运作,用8到10年时间实现1亿亩盐碱地改造整治目标,实现“1亿亩荒地变良田”。如果亩产最低300斤,每年增产300亿斤,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为了提高水稻的亩产量,科研人员也做了各种努力,比如增加水稻的粒重,这也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中科院海南州种子创新研究所高级实验师赵险峰培育出了“瓜子米”,这是水稻中的“大家伙”:常规水稻每千粒重约27克,而外形酷似瓜子的瓜子米每千粒重可达50克。

“大家伙”是怎么选出来的?“在种植中发现了大粒水稻植株,通过杂种优势的利用,我们希望培育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大粒杂交水稻新品种。”赵险峰透露,近20年来,在水稻品种改良中,育种家越来越重视通过减少穗数、增加穗重来提高水稻产量。

不过“瓜子饭”虽然大,味道也不错,但还是有继续提升的空间空。“大粒米虽然粒重,但往往垩白高,外观差,加工过程中容易破碎。这是育种专家努力改进的方向。”南京农业大学的一名大四实验员刘茜说。

提高产量,突破水稻亩产“天花板”也是研究方向之一。

垩(垩怎么读)

在国家耐盐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三亚总部科研基地,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田间管理。海南日报记者吴伟摄

在杂交水稻两季亩产3000斤的三亚示范试验田,今年1月28日移栽的水稻品种超优1号已经抽穗。虽然它的个头只有1.3米左右,外观与普通水稻没有明显区别,但超优千的早稻亩产能达到17万穗,每穗有320粒左右,比常规品种每穗120粒左右高很多。

“三亚今年种了35亩,早稻4月底可以收割,晚稻6月播种。”三亚南繁科学技术研究所技术员季占东说,基于袁隆平院士提出的“3000公斤工程”的思路,目前海南、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正在进行双季稻亩产每年3000公斤目标的研究和论证。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一季亩产超过2000公斤的技术已经成熟,一季水稻种两季,产量可超过4000公斤。为什么科研人员要攻关双季稻亩产3000斤?这是因为在我国水稻主产区,一块耕地种完一季稻就不能再种双季稻了,而一季稻的产量高于早稻或晚稻,但不如“早稻和晚稻”之和。

因此,培育亩产3000公斤的双季稻,不仅可以提高年单位面积产量,还可以间接增加水稻播种面积。

垩(垩怎么读)

彩色大米不仅可以作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还可以用来生产食用大米。海南日报记者黄摄

吃好,针对米饭中的营养成分,让米饭口感更好,适合不同人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想吃得好,还想吃得健康。功能性水稻的培育将给一些特殊人群带来福音。

在陵水黎族自治县南京农业大学南繁基地的试验田里,生长着适合慢性肾病患者食用的低蛋白大米。4月份,稻秆绿,种子黄,亩产有望达到1200斤。

这种米有什么特殊功能?“面筋是大米的主要可吸收蛋白质。普通大米的面筋含量在8%左右,新型低筋大米的面筋含量平均只有2.63%。”刘茜透露,慢性肾病患者有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用低蛋白大米代替普通大米作为主食,可以减轻慢性肾病患者肾脏的负担。

“新的低蛋白大米品种制成的大米不仅可吸收的蛋白质明显减少,而且血糖指数低,特别适合慢性肾病和糖尿病患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育种专家也在不断优化低蛋白大米的粘度、弹性、韧性,提高适口性,好用的大米口感也会更好。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吃好已经不是问题。“米胚芽富含γ-氨基丁酸,可降低血压,增强脑细胞代谢功能,有助于缓解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田云禄透露,新品种w 2628——“巨胚”水稻,亩产可超过1000公斤,约占整个水稻体积的1/3,γ-氨基丁酸含量是常规水稻的8至10倍。适用于高血压患者。“目前该品种大米的口感和外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空室,但可以加工成米糊、米粉等食用。”田云露说。

垩(垩怎么读)

“瓜子饭”的米形酷似瓜子。海南日报记者黄摄

也是对大米中特定营养成分的研究。一些育种专家针对普通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

也是南京农业大学陵水南繁基地门口种植的宁香粳9号水稻,香味浓郁,穗饱满,叶片挺拔。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吃。

“这是去年全国优质水稻品种食味品质评比中获得金奖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只有10.5%,口感绵软清香。”刘茜透露,普通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一般在16%左右。一般来说,直链淀粉含量越少的大米越软。

据课题组介绍,宁香粳9号水稻是通过不同水稻品种杂交再杂交,历时10年选育成功的。具有米质高、口感好、抗病虫、早熟、高产的特点。“在多品种对比试验中,该品种生育期较短,亩产实收在1300公斤以上。”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说。

“宁香粳9号的米价目前超过了每斤10元。今年在南京等地大面积种植,刚上市就‘一种难求’。”刘茜说,这个品种目前只适合在长江沿岸和苏南地区种植,研究团队正在进行科研,不断扩大新品种的种植范围,提高抗病性。

多值秸秆作饲料,稻田画…挖掘更多大米的经济价值。

有一种米,特别不“耐撕”:叶子一碰就碎,稻秆轻轻一折就能听到易碎的断裂声,仿佛患了“脆骨病”。这就是与众不同的脆茎大米。

这样脆弱的水稻在农业生产中会有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

垩(垩怎么读)

“巨胚”大米的胚芽约占整个大米的1/3。受访者提供的图片

每年,中国的水稻生产可以产生约1.85亿吨秸秆。普通稻草细胞壁结构致密,柔韧性强。每次水稻收割,留下的秸秆很难被机械完全粉碎,还田后降解缓慢。由于秸秆的低营养含量,其在畜牧业和生产中的潜在应用也受到限制。

“脆米的叶柄容易被压碎,其中70%左右可以直接还田,分解快,有利于下一茬小麦的整苗和越冬。脆米秸秆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可开发成牛羊饲料。”刘茜说。

还有水稻,它矮,产量低,籽粒小,但研究者对它充满了兴趣。

在三亚湾科技城南区的试验田里,平均身高超过1米的“肖伟”水稻在身高不足30厘米的常规水稻旁边鹤立鸡群。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种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肖伟”水稻除了身材矮小外,与野生型没有明显区别。作为单子叶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模式植物,它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肖伟’水稻具有生长周期短、株型小、空室利用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模式植物在实验室进行大规模种植和筛选,并可实现表型的准确鉴定,提高科研效率。”刘茜说,育种专家可以通过常规杂交和回交,将“肖伟”中鉴定的有利基因型应用于水稻分子育种。

此外,对于在田间环境难以开展的研究,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肖伟”水稻在室内可控、均匀、可重复的条件下进行操作,可以促进耐盐性、高低温、病虫害等相关研究。

与丑陋的“肖伟”大米相比,同一地区的另一种大米以高面值闻名。

如果从高处俯瞰中科院海南种子创新研究所的试验田,一幅充满科技色彩的“稻田画”就会出现在眼前——一排紫色、黄色、白色的水稻,大写英文“INASEED”(种子创新研究所的英文缩写)。

这就是有色米的贡献。一般与水稻相比,彩色水稻的叶色和穗色是常规绿色以外的颜色,属于“现代水稻”。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培育出紫、黄、白、红五色水稻,其籽粒仍为白色,不影响食用。

“随着农旅融合的深入发展,‘稻田画’热潮此起彼伏。彩色水稻可以被视为美丽的风景,可以生产食用大米。它很受欢迎,经常‘一种难求’,它的种子价格也很贵。”田云禄说,彩色大米不仅经济价值高,而且具有很大的旅游和文化价值,可以促进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发展。

(海南日报三亚4月22日电)

名词解释

垩白:垩白是大米的白色不透明部分。垩白是衡量稻米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垩白高的大米由于质地不够密实,在加工过程中容易破碎,直接影响大米的外观品质和商品流通。

水稻产量:由分蘖数×穗粒数×粒重决定。增加粒重、分蘖和穗粒数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

分蘖:禾本科和其他植物在地下或近地面的分枝。

本文标题:垩(垩怎么读)

本文地址:https://www.xbwxq.com/a/22092.html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