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我来自哪里?
相信很多人都想过。
这两个问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
也许你能在云南澄江找到线索。
人类的祖先原来是…鱼?
很多人都知道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那么之前是怎么回事呢?几亿年前人类的祖先是什么?答案是——鱼。
在云南澄江抚仙湖北岸,有一座18平方公里的小山,因其草帽形状而得名毛天山。这是澄江生物群的第一处,被国际科学界誉为“世界级的化石宝库”。
作为地球上发现的最早的脊椎动物,曾经生活在澄江的昆明鱼是5.18亿年前人类的祖先。
脊椎动物是指有头有椎骨的动物,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人类是会思考的,而思考是在大脑中进行的,所以大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脑的起源和进化伴随着脊椎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因此,可以说鱼的出现是动物进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们已经拥有了真正的头部,甚至脊椎和心脏系统,这标志着脊椎动物家族首次完成了基础器官系统的全面构建,迈出了未来智慧人类进化的第一步。
目前在昆明发现的鱼类有3个属,即昆明鱼、海口鱼和钟健鱼,均来自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而1999年发现的凤娇昆明鱼,体长只有3cm左右,但已经分化出头部、躯干和肛尾,具备了脊椎动物的基本身体构型。它的出现将脊椎动物最早的化石记录向前推进了5000万年,成为轰动世界的“天下第一鱼”。
鱼是如何进化成人类的?研究表明,3亿多年前,一群肉鳍鱼类慢慢爬上陆地,然后进化成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包括人类哺乳动物在内的四足动物。
“一锤子”打掉的寒武纪世界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演化中,5.42亿年至4.88亿年前被称为“寒武纪”。那时候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海底世界却热闹非凡。这里出现了无数种生物,上演了生命爆炸的精彩一幕。这一事件被称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记录在地球生命编年史中。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听起来很遥远,但其奥秘的真正揭示却与37年前的“一把锤子”有关。
1984年7月1日,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在茅田山西坡发现了一块长尾单胞菌化石。这块罕见的软组织化石首次向人们清晰地展示了5亿多年前海洋生物世界的真实面貌。敲开化石的“锤子”,也敲开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神秘大门。
1987年4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发布澄江毛田山发现化石群的消息,立即引起轰动。此后,许多古生物学家来到毛天山开展早期生命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2年7月,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成为中国首个化石世界自然遗产,亚洲唯一,世界仅有三个。目前,在澄江化石地,发现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20大类280余种,其中80%属于新种。
“不仅脊椎动物,几乎所有现存动物的祖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馆长陈太民说,“而在随后的5亿年里,它们展开枝叶,形成了今天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面貌。所以我们有个宣传口号:澄江虫,你的小祖宗。”
见证生命起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地球的生命从海洋到陆地,又从陆地到天空空,形成了今天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梁永宁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没有云南毛天山为主的澄江动物群化石,我们怎么知道5亿多年前寒武纪海洋发生了什么?”
也正是因为丰富的化石,云南成为地球上最具特色的地层古生物分布区之一。澄江帽天山寒武纪化石群见证了地球演化的重要时刻,也开启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密码。
今年10月,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升级改造,再次向公众免费开放。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聆听地球从生命爆炸到生命进化,再到生物多样性的惊人故事。“带着对生命的探索和思考,我们在这里追溯生物多样性的源头,了解从鱼到人的进化过程,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最终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博物馆馆长陈太民说。
五亿年还很遥远,
澄江化石地很近。
从昆明鱼到今天的人类,
在每一个生命进化的故事背后,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不朽理念被埋没。
也正是因为如此。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的星球如此奇妙。
目前,
《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
(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
它正在中国云南昆明举行。
这也使得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彩云之南再次“出圈”,
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大自然创造的魔力,
完美地映在云岭大地上,
更令人兴奋的是,当你发现,
云南,等你!
作者:王静雅
来源:中国新闻社
本文标题:鱼类的祖先(鱼类的祖先是什么)
本文地址:https://www.xbwxq.com/a/23570.html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