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和回答技巧
回答段落阅读问题的一般原则:
(1)读课文前先看问题。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案的关键点),带着问题读课文,使阅读有明确的目标。
(2)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的整体把握。
(3)准备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仔细看一遍,找到“问题之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相关段落,这些段落要反复研究;如果涉及到整篇文章,就把整篇文章再读一遍。
1.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叙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过程、结果。
3.散文的类型:(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4.散文特色:形散而神不散。
5.小说类型:长篇、中篇、短篇、短篇。
6.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7.叙事表达:叙述、讨论、抒情、描写、解释。
8.找主题句: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找论点和抒情句。
9.燕文:标题是燕文,全文指挥官(新闻);有时解释主要人物和故事线,有时解释主要的事和物(“物”的象征意义);有时候这是个线索。
10.物质组织特征:紧紧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件;剪裁得体;稍微合适的细节。
11.划分级别:
(1)按时间划分(找出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出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照事情的发展进程(寻找每一个事件)(4)总分(掐头去尾)
写作类文章:
(1)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2)根据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地点;
③根据发展阶段分析。
写以人为本的文章:
①根据性格成长阶段分析;(2)根据人物所处的不同地方分析;
(3)根据不同人物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④根据人物感情的变化来分析。
关注风景的文章:
①根据人物观察场景观察点的变化,即分析空之间的变化;
(2)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12.叙述的线索和功能: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
(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将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回答程序:
如文章以“……”为线索,中间写“……|”等几个东西,形成“糖葫芦”的“串”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13.为文章拟一个标题:找到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的情感。
14、叙述顺序和功能:
(1)顺序(根据事物的发展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清晰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解释前面发生的事情。)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淡单调的叙述,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叙述时打断线索,插入另一个相关的东西。)
作用:补充和衬托情节,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实的叙述(略)
15.语言特点:(形象生动、清新优美、言简意赅、准确严谨、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
回答套路:这篇文章的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像是“…(从文章中摘录相关句子)”,而它“…(适当选择从以下同义词库中提取的语言)”。
比如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生动,如“使人烦恼,徜徉其中”,“拍打沉淀在你心中的情感”,“抓住你紧紧握在手里的轻愁”等。,而且文笔超然,清新优美,充满诗意,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夏日绝句》)
注意:结合上下文和修辞方法从下列陈述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不要戴帽。
附:简单自然的语言鉴赏词库:
①、平淡②,写得晶莹剔透,明丽无瑕,如画。
(3)简洁,清真典雅,朴素自然(4)语言简练,气势磅礴。
(5)、写作练习,意境深远(6)、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7)文字流畅,清幽淡雅(8)语言平实干净,笔法飘逸流畅,色彩平实隽永…
生动的语言欣赏词汇;
(1)文字简洁,描写生动。
(2)细致生动的描写,使文笔摇曳生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寓意深刻,有嚼劲,发人深省,回味无穷。
(4)笔法超然飘逸,有画中的色彩之美,诗中的韵味之美。
(5)澎湃豪迈的气垫,优美隽永的画风,稳重深沉的笔法。
(6)有血有肉,寓意深刻,语言深刻感人。
(7)、大量的笔墨,(8)、推理深刻,内容厚重。
(9)、语言气垫气势磅礴,凝练凝练,扣人心弦(10)、深刻含蓄,耐人寻味。
(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感人至深。(12)、文笔跌宕起伏,寓意深刻,意味深长…
1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对照、欲扬欲抑先、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篇明了、设章示志、举物表志(即象征主义)、以理合物、情景交融、共商…)
回答套路:本文采用“XX”的方法,作者使文章“……”由“(文章相关内容)”
比如这篇文章用象征的手段,通过歌颂北方的白杨,来歌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精神。它使文章的寓意含蓄而富有感情,作者的赞美表达得淋漓尽致。
(1)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将事物拟人化,从而达到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地、简明扼要地描述事物,说明道理。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托物表意):给所描述的事物寄托特定的意义,表达……的情感,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衬托)手法:用次要的人或事来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突出人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指主要的人或事物。抵销,同类事物为“正”,相反事物为“负”;从属于主人。
(7)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和嘲讽,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先扬后抑:先贬低再大力赞美所描写的对象。语境形成对比,突出文字对象,收到意想不到的感人效果。
(9)背靠背的照顾(首尾呼应):让剧情完整,有结构,有重点。
17.修辞方法和功能:
答:本文使用XX修辞手法,如“…(某段)”;“XX”的修辞格是用来做“…”(修辞功能集)
注意:写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不然会很空。
附:几种常见修辞格的表达功能
(1)比喻:形象地、简明扼要地描述事物,说明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动作,将事物拟人化,使之更加生动,从而达到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色,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强烈的印象。
(4)排比:顺序明确,节奏清晰,语言潜力增强,善于抒情,使语言更富表现力,更大胆。(5)双重性:使句型工整,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衬托,相得益彰。
(6)重复:强调某种意义能更好地突出文章主题,观点明确。抒情又有感染力。
(7)提问:自问自答,吸引人的注意力,启发人的思考。
(8)反问:态度明确,语气强烈,抒情性强。
(9)引用:使内容更加真实、准确、深刻、精确。(10)反语:加入反语,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11)对比:形成强烈对比,强化读者印象,突出文章中心。
18.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和短句。
带引号的单词或句子出现在标题的词干中,往往表明分析的来源是原文。在分析中,要贯彻以下原则:单词不要离开句子→句子不要离开段落→段落不要离开文章。抓住关键词,分析其特点和意义,然后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也就是说,必须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考虑。
9.重点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指出题目的句子;②描述性、议论性、抒情性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如互指句、承上启下的转折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重复、反语、设问、反问句,特别是引用句)。理解重点句子主要是指能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作者的情绪、感受、态度、思想等。同时要了解文中句子的功能、作用和特点。
20.分析一下记叙文段落中的一句话:重要的是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氛围,所表达的感情,人物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系词“虽然………………”,这组关系词表示转折关系;“不仅是相对的词语…而且还……”等等,表示递进关系,两者都是为了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面的部分(即转移到前面)。比如“真丢人!”就是强调“真丢人”的程度
(3)评价欣赏一句话: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评价文字特点和语言特点。比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语言生动或优美,或强调对称或准确严谨…然后要评价思想内涵,就是明确这句话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了你什么感受,什么启示,什么教育…
21.句子在结构中的功能分析;
(1)致上面(或全文):参考上面,自始至终呼应,总结上面(或全文);
(2)为下文:引起下文,铺垫,铺路;(3)语境:承上启下(过渡)。
22.理解所选文本中单词的含义和上下文中的含义:
方法:联系词语的本义,解释其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所指的具体内容。
回答套路:“X X”这个词本来是……的意思,在这里是……的意思,起到了……的作用。
回答这类问题,要注意两点:①这个词可能已经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特殊的含义。②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首先要正确理解词语所处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中“真漂亮”这句话中的“标致”。
23.为该段落写问题:
(1)看开头,结尾,中心句,转折句,重复句。、
(2)语言要简洁,一般在6个字左右。
2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或经历:
1.使用第一人称;
2.使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观点或经历,再用两三句话说说原因。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果题目有相关要求,也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25.根据上下文,添加心理活动:1。你必须使用第一人称;2.你必须仔细研究具体的上下文。
26.文章中例子的总结: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份)、地点、环境等,如果有具体含义,也要概括。
27.划分段落和层次。总结段落和层的含义:
(1)划分段落和层次:要注意整理文章的线索,可以按照时间或空转换、事件的发生、内容、表达的变化或情感变化的逻辑关系(总分、层次、并列)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段、句子、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地点变化的句子,还要注意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小说也可以根据情节的四个环节分为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2)学会概括段落和层次的意思。
可以用以下方法来概括段落和层次的含义:①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也就是说,用表明作者观点的文字来概括。②运用概括的方法。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文字来说明每一层都写了什么,或者利用文中已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子来总结。③将两段或多段的意思总结成一个联合段。简而言之,要求:完整、简洁、清晰。
28.单词对比(选择单词并填入空):
(1)比较词的意义,尤其是意义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区分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区别。
(2)选好句子后,要多读几遍,反复体验。
29、叙述人:
(1)第一人称:以“我”的语气或角度叙述。第一人称中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人物,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虚构之后,就不是作者本人了;记录生活的真实的我,这就是作者本人。
功能:便于直接表达心意,读起来很贴心,很写实。
(2)第三人称:描述人物、事件、场景等。在文章中作为第三人称。
功能:不受时间限制空,可以从多方面自由描述。
(3)注意:有些文章使用第二人称代词,通常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中,但实际上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感情。
30.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观描述;(3)表情描述;(4)动作描述;(5)语言(对话)描述;(6)心理描写。
另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物描写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塑造人物性格;促进剧情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功能: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征;(2)促进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或人物的心情和感情);(5)突出和深化主题。
社会描述的主要功能:
(1)说明作品的历史背景。
(2)回答时一定要结合当时当地的背景,指出文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所揭示的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31.叙事的提炼中心和主题:
注意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使用如下:本文叙述……,描述……,介绍……,经过……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为:表达…,表达…,表扬…,赞美…,揭露…,鞭挞…,等。
32.记叙文中的评论:记叙文中的评论以记叙文为基础,对记叙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叙”是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能本末倒置;“讨论”是“叙述”的自然发生,不是强加的。“讨论”要短,不能长,不能以“讨论”代替“叙述”。
讨论叙事有三种方式:先叙述后讨论,先讨论后叙述,剪辑叙述剪辑讨论。
功能: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全文;引起读者的思考;指出人或事的意义;突出中心;主题的升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叙事中的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型;
间接抒情是指在景物中抒情,把感情融于物中,在写人笔记和景物的字里行间抒发感情的抒情方式。
注意: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以物托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表达作者真挚深刻的感情,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4.记叙文中的描述:记叙文中的描述是记叙文中的补充说明,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叙事中的过渡与指称。
(1)过渡:过渡是连接不同层次段落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使文章连贯、布局周密、自然。
一般用词、句、段过渡。
功能:过渡可以起到段与段之间的纽带作用,也可以起到一根线的作用,承上启下,组织成篇。
(2)指称:指称是指语境之间的相互照应和呼应,包括叙述和指称。Account是给后面要显示的内容一个适当的提示在前面;参考是对前面提示的回答。
引用可分为:开头(段落)与主题的引用、开头与结尾的引用、悬念后的引用(即文章前后的引用,或相互引用)、句子相同或相近、段落重叠的引用。
36.继续写小说的结尾。
小说按照情节发展规律的延续,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37.段落中代词所指对象的判断(各种文体):
(1)、经常考的代词有:这个,那个,这些,那些,其他,上面,所以,这个…;
(2)、一般向前看;
(3)找到后,把找到的内容放在代词所在的句子里,读一读,看是否合适。
38.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类题目往往局限于不能直接回答原文中的句子,从另一个层面,即暗示你在原文中有相关句子,所以你要先找出原文中的相关句子;
(2)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把原文中的句子变成我们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段落;
(3)解释关键词,适用于原句中不熟悉的词;
④换句型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疑问句、疑问句、反问句含义不完全清楚的句子,标题要求表达清楚的情况。
39.开放式阅读问题的答案:
这类试题其实是考察学生对所选课文或重要句子的感知能力。要求学生将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结合。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所选材料谈谈看法、感受和启发;(2)结合实际情况说明对所选课文内容的理解;(3)评论文中人物;(4)根据生活和学习的经验,判断优劣,对所选材料谈谈自己的独到见解;(5)结合实际对文中所描述的现象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想法;(6)调动知识积累,由内而外考察选编材料的外延和教材内外的联系(如了解选编文本涉及的作家重要作品、文学典型和作品中的名句等。);(7)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补充相关内容;(8)欣赏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感。
回答程序:
这类题型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题目要求,所谈内容合理就能得分。
(1)表达时最好有形象化的语言。你可以用“我认为……”回答问题的时候。像这样的标志性语言…”.从“我认为…“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使用“举例”、“举例”等词语,用实例或推理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既给阅卷老师一个清晰的观点感,又给人一个条理清晰、论点有力的好印象。
(3)表现内容要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实际。
(4)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5)语言要流利,表达要流畅。
本文标题:起伏跌宕的意思(心情起伏跌宕的意思)
本文地址:https://www.xbwxq.com/a/23797.html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