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所谓“不要忘记你的主动精神,以便实现你的最终目标”,这意味着只有不忘记自己最初的真诚,才能很好地完成。
那么,这个经常被提及的短语从何而来,有什么历史典故,有什么深意呢?
今天就来说说这句话背后的故事。
这句不忘初心,最早出自白居易的弥勒佛图。众所周知,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个佛教徒,非常推崇佛教文化。
白居易在《弥勒佛活架图》中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因旧病,此证重要,故示不忘你的主动心,必是真。在慈氏,我听到了真相。”
这是白居易晚年对弥勒佛“慈禧菩萨”说的话。白居易的意思是他老了,病了,但他不忘当年的“初心”,说明他一定会得到他所希望的。
白居易是佛教徒。他的愿望是去弥勒净土,见弥勒佛。
“初心”这个概念就是佛教所说的“初心”,即佛教徒最初是为了什么目的学佛,为了什么原因修行。
大乘佛教的心是菩提心,即利己利他,是最纯粹、最热心、最不功利的善。
正所谓“众生皆可证菩提,地狱不可空誓不成佛”。
关于初心的解释,佛经《华严经》说“三界万物如来,不由我思初心。”
也就是说,佛教修行者非常重视初心,它始终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心境,不会因为修行者的巨大成就而被忽略。
只有守住自己的初心,不忘自己当初学佛是为了什么,才能最终成佛,实现自己普度众生的最初愿望。
那么,初心会被遗忘吗?当然会。
佛教里有“回头”的说法。所谓回头,就是修行者在修行的过程中,因为诱惑、压力、艰辛等原因,失去了继续前行的动力,进而忘记了最初的追求,放弃了理想,成为一个随波逐流甚至背叛初心的普通人。
佛教六度中有“精进”,意为不断努力,永不懈怠,永不回头。我们这个世界的佛释迦牟尼佛,号称精进第一。从第一次印心到成佛,他从未懈怠,从未忘记初心。
现在我们很多人总喜欢引用禅宗的一些真知灼见的词句来表明自己是多么的深不可测。
什么是“菩提无树,明镜不成台。无树必有尘”,什么是“不是风,不是动,是心”,什么是“我不认为众生必离不开彼此”,什么是“万物皆可为,如梦如露如电,所以要照其本来面目去观察”。
众所周知,这些说法都是“开悟后修行”的开始,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真正有了努力和修行就不能等同于自己。
开悟难,证悟更难。更难的是时刻不忘自己的创新精神。
本文标题:何处惹尘埃的意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意思)
本文地址:https://www.xbwxq.com/a/24013.html
本文来自投稿,仅供学习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该文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抄袭侵权/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8###7@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